多肉植物白菊的繁殖方式有哪些

       多肉植物白菊(Dudleya gnoma)的繁殖方式主要围绕其生长特性展开,核心目标是保证成活率(尤其白菊叶片较脆、茎部易损伤,繁殖需注意细节),常见方式有分株繁殖茎段扦插两种(还有叶片繁殖,播种繁殖两种方式已经被淘汰了),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:

一、分株繁殖(最推荐,成活率最高)

分株是白菊最常用的繁殖方式,尤其适合成年后已 “群生爆盆” 的植株 —— 利用其基部萌发的侧芽(小崽)分离栽种,因侧芽已自带部分根系,服盆快、易存活。

操作步骤:

  1. 脱盆与清理:选择春秋生长旺季(温度 15-25℃),将白菊整株从盆土中脱出,轻轻抖掉根部附着的旧土,避免用力拉扯损伤主根和侧芽。
  2. 分离侧芽:观察植株基部,找到已长出独立小莲座、且带有 2-3 条细根的侧芽(若侧芽无明显根系,需保留基部少量 “共享根”),用消毒后的锋利剪刀或美工刀,从侧芽与主茎连接的 “窄颈处” 切断(避免掰扯导致伤口撕裂)。
  3. 伤口晾干:将分离后的侧芽放在通风阴凉处(避免阳光直射),晾干 1-2 天,直到伤口表面形成一层半透明的 “愈伤组织”(防止栽种后烂根)。
  4. 上盆养护:准备颗粒占比 60%-70% 的透气土壤(如泥炭土 3 份 + 火山石 / 麦饭石 4 份 + 河沙 2 份 + 少量缓释肥),将侧芽放入花盆,覆盖土壤至 “莲座底部”(不埋叶片),轻轻压实土壤后,放在散光处缓盆 1 周,期间保持土壤微潮(用喷壶少量喷水),缓盆后逐渐增加光照。

二、茎段扦插(适合 “徒长株” 或 “受损株” 修复)

若白菊因缺光徒长(茎部拉长),或主茎受损(如顶部叶片枯萎),可通过茎段扦插 “拯救” 植株,同时实现繁殖。

操作步骤:

  1. 截取茎段:在春秋季,将徒长或受损的白菊主茎,用消毒剪刀剪成 “每段带 1 个莲座” 的茎段(每段长度 3-5 厘米,确保莲座下方有 2 厘米左右的茎秆用于生根),剪口需平整,去除茎段底部的枯叶。
  2. 伤口处理:将茎段放在通风处,晾干 3-4 天,直到茎段剪口完全干燥(茎秆较粗,需更长时间防止腐烂),期间可在剪口处涂抹少量多菌灵粉末(可选,增强防腐效果)。
  3. 扦插定植:将晾干的茎段插入透气土壤中,深度为 “茎秆长度的 1/3”(莲座底部高于土壤表面,避免叶片接触土壤化水),扦插后放在散光处,保持土壤微潮,约 2-3 周后茎段底部会萌发新根,待根系稳定后正常养护。

繁殖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温度是核心:无论哪种繁殖方式,都需在15-25℃ 环境下进行,低于 10℃或高于 28℃时,白菊生长停滞,扦插 / 分株后易烂根、化水。
  2. 土壤要透气:白菊根系怕闷,繁殖用土颗粒占比必须高(不低于 60%),且土壤需提前暴晒或用多菌灵消毒,杀灭虫卵和病菌。
  3. 避免过早浇水:无论是分株、叶插还是茎插,未缓盆 / 未生根前,都不能 “大水浇灌”,仅保持土壤微潮即可,否则伤口易感染腐烂。
  4. 保护白霜:白菊的白霜是 “防晒层” 和 “保护层”,繁殖过程中(脱盆、取叶、上盆)避免用手摩擦叶片,防止白霜脱落导致植株抵抗力下降。
总体而言,分株繁殖是新手最易上手的方式,而叶片扦插和茎段扦插更适合有一定养护经验的玩家,只要把握 “伤口晾干、土壤透气、温度适宜” 三个要点,就能提高白菊繁殖的成功率。
文章源自古木派:https://www.gumupai.com古木派-https://www.gumupai.com/333.html文章源自古木派:https://www.gumupai.com古木派-https://www.gumupai.com/333.html
 
  • 本文由 大黄蜂 发表于2025年10月11日 16:53:1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umupai.com/333.html
  • 白菊
  • 白菊多肉
  • 白菊老桩
  • 多肉白菊
  • 仙女杯
  • 仙女杯老桩
  • 带粉的多肉
  • 白色多肉
  • 仙气的多肉
  • 格诺玛
  • 白菊繁殖
  • 分株繁殖
  • 茎段扦插
  • 白菊图片

发表评论